大麦虫的简介及养殖前景
一、大麦虫简介
大麦虫在昆虫分类学上隶属鞘翅目,拟步行甲科,粉甲属。别名超级黄粉虫、超级面包虫、高蛋白虫。其也被誉为“蛋白质饲料宝库”,国内外动物园都用其作为繁育名贵珍禽和水生动物的肉食饲料之一。
大麦虫是人工养殖理想的饲料昆虫之一。大麦虫的幼虫含粗蛋白质51%,脂肪含量29%,还含有多种糖类、氨基酸、维生素、激素、酶及矿物质磷、铁、钾、钠、钙等。每100克干品,含氨基酸高达874.9毫克,其营养价值高,市场前景广阔,可作为高蛋白鲜活饲料蛙、鳖、蝎子、蜈蚣、蛇、优质鱼、观赏鸟、药用兽、珍贵毛皮动物和稀有畜禽等。
饲养大麦虫也不受地区气候条件限制。大麦虫虫体大,生长周期及速度与黄粉虫相同,食杂性,适应性广,以麸皮、蔬菜、瓜果为主,饲料来源广泛,饲养成本低廉,适合我国各地居民饲养,其产量是黄粉虫的5倍,经济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。
二、大麦虫养殖前景
饲养大麦虫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。
大麦虫养殖在国际市场上刚刚起步,经过长时间的试验和饲养,能根据其不同的生育期提供给适宜的配合饲料,在饲料配方、温湿度、变蛹羽化等关键技术方面也总结出大麦虫饲养和繁殖的基本规律,从而为规模化养殖创造了良好条件,它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优质活蛋白饲料,对我国的特种动物和宠物养殖业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。
大麦虫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需求。宠物养殖业是一项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,是人们休闲娱乐、提高生活质量的好方式。龙鱼主产于亚洲,其分布在东南亚的印尼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和泰国,经人工驯化养殖成功的玩物主要品种有:红、橙红、白、黑、金、银和青色的龙鱼,由于它保持原始体型,鱼体漂亮,观赏性较高,又濒于绝种,以活化石驰名于世,有考古和学术价值,与我国的大熊猫齐名,被列为世界甲级保护动物。仅10厘米至12厘米长的幼鱼,每尾的售价就在千元以上,一尾成年龙鱼售价高达数十万美元,是目前观赏鱼中价格昂贵的品种之一,全球主要经营的500多个龙鱼品种,在新加坡、印尼、马来西亚都有,占世界观赏鱼品种的85%。销售占世界观赏鱼的大部分市场,可为本地区带来丰硕的经济回报。在这些国家龙鱼养殖规模庞大,活昆虫供不应求,仅每年从我国进口活蜈蚣1000万条。
而大麦虫是名贵宠物的活饵料,尤其是龙鱼Zui理想的主要昆虫饲料。大麦虫含有丰富的甲壳素和少量虾红素,因其成为贵族宠物高档食品而身份倍增。甲壳素让鱼体表面鳞片较坚硬且显光泽,鱼体颜色尤显华丽。对观赏性龙鱼有较好的增色作用。国外大麦虫每条15美分,按每千克700条计算,价格在1000元人民币/千克,市场需求和市场潜力巨大。
用大麦虫配合饲料喂幼禽,其成活率可达95%以上,喂蛋鸡产蛋量可提高25%,用大麦虫喂全蝎等野生药用动物,其繁殖率提高2倍。
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提高,对优质动物蛋白蛋的需求量愈来愈大,畜禽生产亦必须相应迅速发展。但由于蛋白质资源缺乏,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。
因此,目前许多国家将人工饲养昆虫作为解决蛋白质饲料来源的主攻方向。大麦虫的开发即是突出代表之一,一方面可以直接为人类提供蛋白质,另一方面作为蛋白饲料利用。将昆虫作为饲料历史悠久,但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,此领域的开拓停滞不前,到目前为止,规模不大,所占比例不高,亟待大力发展。当前,深入开展饲用昆虫资源普查,筛选出一批更理想的虫种,通过一系列选育工作,使蛋白质含量提高到80%以上;深入进行生理学、生态学等一系列研究,大幅度提高系列系数和年饲养代数;改进饲养技术和设备,扩大生产规模,提高工业化程度,改善生产进程,改进提取和深加工工艺以及提高自动化水平;以生产多种多样,营养丰富,美味可口,成本不高,深受欢迎的产品。
三、大麦虫的形态特征
大麦虫以属于完全变态昆虫类,其一生要经历卵—幼虫—蛹直到羽化为成虫。
1. 卵
卵长1.5~2毫米,卵外表为卵壳,内层是卵黄膜,里面充满乳白色的卵内物质。长圆形,灰白色,卵壳较脆软,易破裂。卵外被有黏液,能黏附上一层虫粪和饲料,可以直到保护作用。
2.幼虫
幼虫一般体长35~55毫米,身体前后粗细基本一致,体径为5~6毫米,体壁较硬,无大毛,有光泽;虫体中间为黄、黑相间色,即中间有圈斑点,接近头部三节黑褐色较多,接近尾部三节黑褐色也较重,腹面为灰褐色。头壳较硬,为深黑色。各足转节腹面近端部有2根粗刺。
3.蛹
长约25~30毫米,乳白色或黄褐色,无色,有光泽,鞘翅伸达第三腹节,腹部向腹面弯曲明显。腹部末端有一对较尖的变刺,呈“八”字形,末节腹面有一对不分节的乳状突,雌蛹乳突大而明显,端部扁平,向两边弯曲,雄蛹乳突较小,端部呈圆形,不弯曲,基部合并,以此可区别雌雄蛹。
4.成虫
体长约25~30毫米,体色呈黑色,体型为长椭圆形。体面多密集黑斑点,无毛,无光泽。复眼红褐色,触角念珠状,11节,触角末节长大于宽,第一节和第二节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节的长度,第三节的长度约为第二节长度的2倍。